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链接 返回 返回顶部

高防IP选择技巧:看穿共享防护坑

发布人:茄子 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5:09 阅读量:305

2025年9月,国内DDoS攻击峰值纪录再次被刷新——某电商平台在促销预热期被打出2.43 Tbps的混合流量,攻击时长持续127分钟。事后溯源发现,平台采购的“高防IP”实际接入的是共享防护集群,单IP承诺的300 Gbps防护形同虚设。共享防护坑,今年特别深。

一、共享防护为什么成了“重灾区”

1. 成本诱惑:同一组清洗集群卖给多个客户,均摊后报价可以做到独享的30%以下。
2. 指标造假:云端控制台可随意填写“防护峰值”,客户侧没有权威第三方测压报告。
3. 合同漏洞:只写“总集群能力”,不写“单IP保底”,一旦超卖,所有客户一起掉线。
4. 溯源困难:攻击结束后,厂商以“商业机密”为由拒绝提供抓包、NetFlow、清洗日志。

二、四步现场验证法(2025年9月实测版)

Step 1 看地址段
让销售提供高防IP段,登录https://bgp.he.net输入IP,观察AS号归属。若AS描述出现“Shared”“Pool”“Cloud”字样,且同一/24段内超过50个域名解析,基本可判定为共享。

Step 2 看黑洞阈值
用本机hping3发10k pps的SYN小包,观察高防IP是否瞬间被运营商黑洞。若1分钟内IP不可达,说明服务商给该IP的底层黑洞触发值极低,共享概率极高。

Step 3 看清洗日志
要求销售现场登录清洗设备,导出近30天ACL命中记录。若日志里出现大量与你业务无关的IP、端口,则同组集群正在服务其他客户,即为共享。

Step 4 看合同条款
把“单IP保底防护带宽”“单IP黑洞触发值”“清洗延迟>50 ms可全额退款”写进合同主文,拒绝任何附录或“商务口头承诺”。2025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已有判例,因合同未写明单IP指标,用户索赔被驳回。

三、2025年三季度市场真实现状

中国信通院《DDoS监测季报》2025Q3:
- 全国高防IP超卖率(共享比例)47.2%,环比上升6.1个百分点;
- 单价低于0.8元/Gbps/天的高防IP,共享概率高达92%
- 攻击峰值超过500 Gbps的事件中,63%的客户反馈“采购的高防未发挥作用”。

数据来源:中国信通院安全研究所,2025年9月23日发布,编号:CAICT-SR-2025-093。

四、独享年与共享年的分水岭:2025年起注意这三点

1. 电信/联通/移动在2025年7月后全面上线“独享切片”,官方定价1.2元/Gbps/天起,低于此价格无法从运营商侧拿到独享带宽,这是硬成本。
2. 云厂商开始区分“共享版”“独享版”SKU,控制台已上线“物理集群ID”字段,若看不到集群ID,可直接视为共享。
3. 2025年10月1日起,《网络安全服务技术规范》正式执行,厂商必须向客户开放“清洗节点实时性能API”,拒绝开放即违规,可向工信部举报(举报通道:12377转3)。

五、一份可直接使用的采购Checklist

□ 合同写明“单IP保底防护××G,黑洞触发≥××G”
□ 提供近一周NetFlow原始文件,文件大小≥100 MB
□ 提供清洗设备品牌、型号、软件版本(2025年主流:NSFOCUS ADS 6.5、A10 Thunder 5.0、Arbor SP 9.3)
□ 支持50 ms以内延迟的引流方式(优先BGP Anycast,其次GRE,拒绝静态NAT)
□ 支持7天内无理由全额退款(写入主合同,非附加协议)

共享防护不是不能用,而是必须“知情且自愿”。如果业务只是测试环境,共享版可以节省预算;一旦涉及线上营收、SLA赔付,请至少选择“运营商独享切片+独立清洗集群”,在2025年的攻击量级下,300 Gbps以下的独享防护已是最低配置。别让一次省下的几千元防护费,变成促销当天几百万GMV的蒸发。

目录结构
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