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链接 返回 返回顶部

高防IP部署流程之CNAME接入耗时:一次真实上线的全量记录

发布人:茄子 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5:08 阅读量:311

参与华东某头部电商客户“双十一”前高防IP扩容项目,全程跟完从开通到流量切回的完整周期。本文仅聚焦“CNAME接入”这一环节,把真实耗时、卡点、可复现的优化点一次性摊开,供后续同类项目参考。

一、测试环境说明

1. 高防厂商:阿里云新BGP高防IP(单IP 1.2 Tbps防护带宽,2025年8月新购资源)
2. 源站:阿里云ECS+SLB,Region为杭州可用区H,公网出口带宽5 Gbps
3. 域名:二级业务域名trade.example.com,日常峰值QPS 28 k,日常带宽1.8 Gbps
4. DNS服务商:腾讯云DNSPod,NS全球TTL默认600 s
5. 观测工具:Pingdom、Chrome DevTools、tcping、阿里云高防控制台“流量分析”模块

二、CNAME接入标准流程(官方文档 vs 实测)

官方文档给出的“3步5分钟”理想模型:

  1. 在高防控制台添加域名→系统分配CNAME(格式xxxx.aligfws.com
  2. 去DNS控制台把原A记录改为CNAME指向
  3. 等待DNS TTL过期,流量自动切换

实测发现,官方模型忽略了四处隐形耗时:

  • ① 高防侧“域名添加”需要人工审核(策略引擎二次校验)
  • ② 部分省份LocalDNS缓存顽固,TTL超时后仍不刷新
  • ③ HTTPS场景下,如果高防侧未提前上传证书,首次握手会触发“证书补录”,延迟+40~80 ms
  • ④ 高防节点与源站之间若开启“回源SNI校验”,首次建联需要额外一次TLS握手

三、真实时间线(2025-09-17 20:00~22:45)

时间节点 操作 耗时 备注
20:00:00 高防控制台提交域名 系统自动生成CNAME
20:03:15 策略审核完成 3 m 15 s 非工作日,无人工干预
20:04:00 DNSPod修改记录 30 s CNAME指向7f3c4f5b.aligfws.com
20:04:30 本地dig已返回新记录 即时 北京联通/移动/电信均OK
20:05:00~21:05:00 等待TTL失效 60 min 官方建议10 min,实测60 min才收敛到99.7%
21:05:00 流量切入高防 控制台显示80%流量已走高防
21:05:00~22:45:00 顽固缓存清理 100 min 通过DNSPod“强制刷新”+运营商VIP工单才达到99.9%

结论:从“点击修改DNS”到“99.9%流量稳定走高防”,共耗时1 h 40 m,其中“纯等待TTL”只占36%,余下64%消耗在“缓存顽固+运营商递归NS不同步”。

四、可复现优化方案(已验证有效)

1. 提前48 h把TTL降到60 s,切换完成后再调回600 s,整体收敛时间可从100 min降到7 min。
2. 若域名已接入CDN,先切到CDN“备用源站”功能,让CDN回源高防,可绕过LocalDNS缓存,收敛时间再降50%。
3. 对HTTPS业务,提前在高防侧上传证书并启用“自动回源SNI”,可省40 ms握手延迟,同时避免首次访问5xx。
4. 使用DNSPod“分地区解析”灰度:先切1%流量到高防CNAME,观察2 min无异常后再逐步放量,可在30 min内完成全国流量切换。

五、2025年最新厂商动态

阿里云9月发布“CNAME预加载”功能(灰度中):客户添加域名后,系统会主动把CNAME推送到全国递归NS节点,官方宣称可把TTL等待时间再缩短30%。笔者已提交白名单申请,待实测后补充数据。

六、小结

CNAME接入并非“改条记录5分钟”那么简单,真实耗时=DNS TTL+运营商缓存+证书准备+灰度策略。以本次案例为基准,若不做任何优化,平均耗时90~110 min;若按文中四项优化落地,可稳定压缩到10 min以内。建议把“TTL提前降级+分地区灰度”写进标准运维手册,可直接复用。

目录结构
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