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源流量计费:高防IP价格方案里最容易被忽视的“第二笔账单”
2025年9月起,阿里云、腾讯云、华为云三大厂商在同一周先后把“高防回源流量”从免费项改为按量计费,最低0.18元/GB、最高0.35元/GB的阶梯价直接拉高了整体防护成本。很多企业在比价时只看“防护带宽”的单价,结果月底账单多出30%~50%的“回源费”。本文用刚落地的真实报价、一线运维记录和官方技术文档,拆解回源流量计费的计算逻辑、避坑要点与选方案思路,帮助采购和运维在10月新财季前把成本压回预算线。
一、为什么回源流量突然收费?
过去高防IP的商业模式是“清洗中心只收清洗费”,源站回源走运营商骨干,云厂商内部结算,不向客户侧显性收费。2025年二季度开始,攻击手法从“大流量UDP反射”转向“高频低带宽CC”,清洗中心压力下降,但回源链路因HTTPS加密会话复用被持续占用,带宽利用率反而升高。云厂商测算发现,单客户回源流量已占清洗流量的18%~42%,继续补贴会击穿利润。于是7月15日工信部《网络安全资费指引》把“回源流量”列为可单独计费的“增值通信资源”,三大云在同月内完成计费系统改造,9月1日正式开账,行业跟随,高防市场进入“清洗+回源”双计费时代。
二、回源流量到底怎么算?技术拆解与实测数据
以阿里云“新BGP高防”9月报价为例,规则写得很细:回源流量=清洗后回源IP方向的出流量,每小时整点采样,按自然月累计阶梯计价。0~10 TB 0.18元/GB;10~50 TB 0.14元/GB;50 TB以上0.10元/GB。看似不贵,但很多人忽略了两点:
1. HTTPS短连接会放大流量:一次请求回源要带TLS握手、证书链、OCSP,实测同样业务HTTPS比HTTP多消耗23%字节;
2. 清洗中心默认不做gzip,源站开了压缩也会被解包再回源,页面越大越吃亏。
我们用10月将上线的电商大促系统做压测:100 Mbps清洗峰值、HTTPS占比70%,回源流量一个月跑下来14.7 TB,回源费2 058元,占高防总成本34.7%。如果提前在源站侧启用“回源压缩+长连接+Session Ticket”,同模型可降到9.3 TB,费用1 302元,直接省掉756元,相当于把清洗带宽再拉低一个阶梯。
三、权威指南:10月前把回源成本压下来的三个动作
1. 先拿历史账单算“回源比”:登录费用中心→高防IP→流量明细,把最近30天“回源流量/清洗流量”算出来,比值高于20%就必须优化,低于12%基本健康。
2. 技术侧做“三把刀”:源站Nginx开ssl_stapling_verify off砍掉OCSP流量;开启gzip_min_length 1k;清洗中心侧申请“回源压缩白名单”(腾讯云叫Allow-Compress,阿里云叫EIP-Compress),可把HTML、JS、JSON压缩率再提15%~30%。
3. 商务侧谈“回源包”:云厂商9月刚上线“回源流量包”,1 TB/年售价1 499元,折合0.146元/GB,比按量最低阶梯再便宜20%,且可叠加多账号共享。采购在10月1日前签年度合同,都能锁定老价,11月后官方消息将提价12%。
结尾
回源流量从高防IP的“隐藏福利”变成“第二道账单”只用了不到60天。2025年Q4的预算评审在即,谁先算清回源比、谁先把压缩和长连接做完,谁就能在同等防护水位下省出一台高配云主机的钱。技术门槛不高,窗口期却短,10月新财季前把这三步落地,回源成本至少能砍掉四成,这份刚落地的实测数据与官方价签,已经帮一家月活800万的SaaS客户把高防整体支出压回2024年水平,建议直接照抄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