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链接 返回 返回顶部

高防IP抗攻击能力评估指标:2025年9月最新行业实测数据

发布人:茄子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19:01 阅读量:314
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日发布的《DDoS防护服务白皮书(2025版)》显示,国内主流云服务商的高防IP产品在抗攻击能力上呈现显著差异。本次测试采用“真实流量+混合攻击”模式,对阿里云、腾讯云、华为云、百度智能云、京东云五大平台的高防IP服务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压测,评估指标首次引入“攻击溯源成功率”与“业务恢复时间”两项新维度。

核心指标一:攻击峰值承载能力

实测数据显示,阿里云新升级的“神龙高防”在9月16日的测试中成功抵御了1.8Tbps的混合流量攻击,创下国内商用高防IP的公开纪录。腾讯云“大禹”紧随其后,峰值达1.5Tbps,但其在UDP Flood攻击下的丢包率较阿里云高2.3%。百度智能云虽峰值仅1.2Tbps,但其通过“AI行为识别”技术将误杀率降至0.1%,为行业最低。

核心指标二:攻击溯源成功率

传统高防服务普遍面临“只防不追”的痛点。华为云在本次测试中首次实现92%的DDoS攻击IP溯源成功率,通过联合运营商的“近源清洗”机制,在攻击发生后的17分钟内锁定控制端IP地址。该数据已获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采纳,成为2025年Q4起高防服务招标的强制要求。

核心指标三:业务恢复时间(MTTR)

京东云的“秒级切换”技术将高防IP故障时的业务恢复时间缩短至8秒,较2024年行业平均的45秒提升82%。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参测厂商在遭遇超过500Gbps攻击时,均出现了5-12分钟不等的“降级服务”现象——即部分非核心功能(如图片加载)延迟增加,但支付等关键业务未中断。

隐藏成本:带宽溢价与清洗算法

白皮书披露,某头部云服务商的“无限防”套餐实际存在隐性限制:当攻击流量超过购买带宽的300%时,超出部分按每Gbps 200元/小时收费。9月测试中,一家游戏公司因遭遇突发攻击,单日额外支出达47万元。此外,百度智能云采用的“AI清洗”模型虽降低误杀,但其对WebSocket协议的兼容性缺陷导致3.2%的在线棋牌游戏用户被错误拦截。

行业预警:AI生成攻击流量激增

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(CNCERT)监测发现,2025年8月出现的“DeepDDoS”工具可自动生成模拟真实用户行为的攻击流量,导致传统阈值防护算法失效。在9月12日的实战中,某电商平台的高防IP因无法识别AI生成的“伪购物请求”,在30分钟内耗尽80%的清洗资源,最终被迫启用“紧急黑洞”策略。

中国信通院网络安全部主任葛某向《财经》记者表示:“2026年起,高防IP的评估将强制加入‘AI攻击对抗’测试项,要求服务商在模拟AI攻击环境下的防护成功率不低于85%。”目前,阿里云已宣布其高防节点将在10月全面部署“量子随机数源”,用于对抗AI预测式攻击。

目录结构
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