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企业挑高防IP套餐?这几点必须死磕
最近帮几个客户做安全加固,发现不少中小企业老板对高防IP这事儿挺头疼。市面上防护方案五花八门,价格从几百到几万都有,选便宜的吧怕扛不住打,选贵的又肉疼。今天咱就捞干的说,把选抗D套餐那点门道彻底掰开揉碎。
先搞清楚你到底要防什么
别一上来就问"哪个高防IP好",这跟问"什么药能治病"一样空泛。中小企业的业务类型天差地别:游戏公司最怕UDP洪水,电商平台头疼CC攻击,金融系统则要防渗透+流量混合双打。上个月有家在线教育客户,死扛着买了300G防护套餐,结果被精准CC打穿登录接口——防护值再高也架不住攻击点没覆盖到。
带宽峰值别光看数字
有些服务商把"1T超高防护"挂首页当噱头,实际用起来根本不是那回事。重点看业务带宽是否独享,共享带宽遇到流量高峰直接卡成PPT。去年双十一期间,某服装电商的防护套餐标称500G,结果大促当天真实带宽被压缩到50M,页面加载直接超时。真要较真,让服务商把《带宽保障协议》甩出来看看。
清洗能力才是硬指标
防护值虚标这事儿在行业里早不是秘密。关键得看攻击流量识别准确率和清洗延迟。实测过某厂商的防护服务,标称100G防护,实际60G混合攻击就触发误封,把正常用户验证码请求全拦了。靠谱的做法是什么?要求服务商提供清洗日志截图,重点看两个数据:假阳性率是否低于0.1%,清洗延迟能否压到3秒内。
别在节点部署上栽跟头
见过太多企业贪便宜选单节点防护,结果骨干网路由一抖动,业务直接瘫痪。特别是做跨境的,务必要求服务商提供BGP多线接入。有家外贸公司吃过亏,防护节点全堆在电信机房,结果国际客户走联通线路延迟飙到800ms。现在成熟方案都得至少覆盖三大运营商+教育网,金融类业务最好再加个CN2 GIA精品线路。
隐藏成本最容易坑人
你以为签完合同就完事了?太天真。某SaaS企业被这几点坑掉十几万: 1. 突发流量按95计费峰值收费,攻击持续2小时按整天算钱 2. 回源流量单独计价,每天50T数据同步吃掉基础套餐三倍费用 3. 客服甩出协议里小字"DDoS防护不包含Web应用层攻击",被CC打穿还得加钱买WAF 签合同前必须死磕流量计量方式,让技术把计费逻辑跑三遍测试用例。
技术响应速度决定生死
去年某手游公司血淋淋的教训:凌晨3点被攻击,值班客服让填工单排队,等工程师上线业务已瘫痪5小时。现在他们签防护合同必加两条:7×24秒级告警必须对接企业微信,首次响应时间不超过90秒。测试方法也简单,周五晚上10点往官网轰20G流量,掐表看多久接到服务商电话。
说到底,选防护套餐不是比谁家参数漂亮。把业务流量模型画清楚,带着真实攻击日志去压测,合同里锁死SLA条款。中小企业的钱来得不易,别让防护方案成了摆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