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运维的兄弟们都清楚,线上业务最怕啥?不是日常bug,是突然的流量攻击打瘫服务。这时候高防IP就是救命稻草。但切高防IP搞不好比被攻击还惨——业务中断、用户投诉、领导拍桌子。今天咱就唠透怎么零感知切换高防服务,关键坑点一个不落给你标出来。
切换前:不打无准备的仗
别急着改DNS!先把这几板斧备齐:
第一板斧:摸清家底。当前业务用了哪些端口?TCP/UDP都得列明白。哪些域名指向源站IP?别漏了CDN后面藏的CNAME记录。特别提醒:检查隐藏的API接口和第三方回调地址,很多事故就栽在这儿。
第二板斧:选对高防产品。别光看防御峰值,重点问清三点:回源方式(透明传输还是代理模式)、Anycast节点分布、BGP带宽质量。必须实测跨网延迟,尤其教育网、境外链路这些敏感线路。
第三板斧:配置预埋。在高防控制台提前配好:端口转发规则(1:1映射源站端口)、协议白名单(拦掉UDP洪水)、CC防护策略(按业务调阈值)。强烈建议开启会话保持,避免用户登录状态丢失。
切换中:核心四步压降风险
第一步:预热DNS。把高防CNAME的TTL调到300秒以下,至少提前24小时生效。别信“秒生效”话术,地方DNS缓存能扛几小时。
第二步:灰度切量。用DNS分地区解析功能,先切10%海外流量试水。重点监控:业务错误日志、TCP重传率、后端服务器负载。观察30分钟无异常再增量。
第三步:会话同步。如果用了源站集群,确保会话库(Redis/Memcached)支持高防IP段访问。见过某厂因防火墙没放行高防IP,导致全站登出故障。
第四步:源站防护切换。流量切到高防后,立即关闭源站公网ACL!但保留SLB健康检查IP的白名单,否则健康检查失败会摘节点。
切换后:验证比切换更重要
别急着收工!这三项检查少一个都是埋雷:
验证点1:真实流量路径。用traceroute看是否经过高防节点,重点查移动/铁通等小运营商。遇到过某省移动走穿透路由直连源站,防护形同虚设。
验证点2:业务兼容性。测支付回调、短信验证码、文件上传等长连接业务。特别注意FTP/SFTP服务,高防可能拆解被动模式端口。
验证点3:攻击防护生效。用低强度SYN Flood测试(提前报备!),看高防控制台能否实时拦截。检查CC防护是否误杀搜索引擎蜘蛛。
血泪换来的避坑指南
坑1:DNS缓存引发的惨案。某电商切高防后,因地方DNS未刷新,30%用户仍访问旧IP。强制方案:新旧IP双跑48小时,用iptables把旧IP流量导到高防。
坑2:SSL证书套牢。高防若用反向代理,必须重新上传证书。遇到过证书链不完整导致iOS用户访问异常,用SSL Labs跑分能提前发现。
坑3:源站IP泄露。切完高防后,务必扫描历史邮件、代码仓库、第三方平台是否残留源站IP。黑客专门爬这些信息打穿防护。
坑4:监控盲区。传统监控工具可能因IP变更失效。重点检查:Zabbix主机自动发现规则、云监控的进程监听项、日志采集器的IP白名单。
该上的硬核手段别省
说几个实战技巧:用GSLB(全局负载均衡)做多高防厂商流量调度,一家被打切另一家;在高防前架设WAF,用长连接池抗CC攻击;配置自动化切换剧本,把DNS切换、源站防火墙、健康检查动作写成Ansible脚本。
最后啰嗦句:切换完成后,保留旧高防配置7天。真遇到回滚时,改个DNS比重新配规则快十倍。有兄弟切高防后源站被挖矿,靠秒切回旧防护才保住数据。
搞防护切换就像给飞驰的赛车换轮胎,手稳心细才能不翻车。按这个手册一步步走,至少能避开我们踩过的雷。遇到疑难杂症,记住三板斧:降TTL、灰度切、多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