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测记录:某金融平台如何扛住1Tbps攻击
服务器介绍 2025-08-12 16:13 173

那天晚上值班手机狂震,一看监控大屏全红,流量曲线直接蹿上天花板——1Tbps。不是演习,不是误报,是真刀真枪的DDoS海啸拍过来了。干这行十几年,亲眼见着过百G级别的洪水,T级?头一回。下面复盘下这惊心动魄的十几个小时,看我们这套防护体系是怎么硬扛下来的。

攻击流量长啥样?拆解1Tbps的洪水猛兽

攻击刚起来那会儿,流量监测平台就报警了,峰值瞬间冲上900Gbps,几分钟内突破1T。拆开流量包一看,典型的混合型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:七成是UDP反射放大(NTP、Memcached为主),三成是TCP SYN洪水,夹杂着小股应用层CC攻击。攻击源IP遍布全球,超过50万个,典型的僵尸网络海战术。

关键指标爆表:入向带宽峰值1.02Tbps,每秒新连接请求(CPS)峰值超过800万,每秒数据包数(PPS)冲到了1.5亿。这阵仗,普通硬件防火墙上来就得被冲垮。

防线是怎么构筑的?扛T级流量的底层逻辑

说扛就扛?没点真家伙不行。核心就靠这套架构:分布式清洗中心+智能调度+近源压制。不是单点硬扛,是体系作战。

第一道闸:近源流量压制。骨干网合作方在监测到异常流量跨域涌入时,直接在离攻击源最近的POP点(网络接入点)启动限速和过滤规则。这一步最关键,能在攻击流量汇聚成“洪水”前,掐掉至少40%的“支流”。这次在海外节点就提前干掉了400G+的垃圾包。

第二道关:智能调度把脏水引走。剩下的600G+流量,调度系统通过BGP Anycast和DNS重定向,把攻击流量牵引到分布在全球的8个专用流量清洗中心。这些中心不是普通机房,单节点设计清洗能力就是240Gbps起步,骨干网直连,专线带宽管饱。

清洗中心里发生了什么?硬核技术拆包

流量进了清洗中心才是硬仗开始。这里分三层干活:

第一层:硬件扛洪。用的是定制DPU+FPGA的专用抗D硬件,处理PPS能力是核心指标。1.5亿PPS?单台顶配设备能处理到5000万PPS,集群横向扩展,包转发性能拉满,确保不丢合法包。这层主要对付SYN Flood、UDP碎片这些“力气活”。

第二层:行为建模动态清洗。过了硬件层,流量进软件分析引擎。基于实时学习的流量基线模型,结合IP信誉库、协议合规性检查、请求速率动态阈值,把反射放大包、伪造源IP的洪水快速识别隔离。自适应算法在攻击变种出现后3分钟内完成规则迭代,比如这次攻击中途突然混入的变异Memcached载荷就被快速掐灭。

第三层:应用层CC精准狙击。别以为大流量里藏点CC攻击就没事。针对混杂在洪流里的HTTPS慢速攻击和API接口高频撞库,基于会话状态跟踪和业务逻辑风控联动,把伪装成正常用户的恶意请求精准踢出去。这一层护住了登录和支付关键接口,业务错误率始终压在0.5%以下。

压力测试极限值在哪?真实数据说话

扛过第一波高峰后,我们做了压力摸底:

单清洗节点极限承压230Gbps,处理延迟稳定在2毫秒内;全局调度系统吞吐量达到1.5Tbps无瓶颈;核心业务服务器集群在清洗后承接的有效业务流量,延迟波动小于10%。用户端几乎无感,支付成功率全程保持在99.98%以上。

复盘关键:扛住T级攻击靠什么?

事后看,这套体系能扛下来,几个硬核点缺一不可:

资源冗余是基础。清洗带宽和节点算力按峰值3倍冗余设计,钱要花在刀刃上。近源压制能力是胜负手,没这招,1T流量全灌进来神仙也难救。动态策略迭代速度是护城河,规则引擎自学习能力让防御跑在攻击变种前面。业务层深度集成是底线,单纯网络层清洗防不住高级CC,必须和业务风控数据打通。

有同行问成本是不是天文数字?这么说吧,自建+云清洗混合模式,结合带宽资源弹性调度,平摊下来比纯租用方案省40%,也比一次重大业务停摆的损失便宜两个数量级。

这次1Tbps的实战检验,算是给这套防护体系发了张毕业证。下次攻击规模再翻倍怎么办?架构扩展性预留了空间,硬件可以堆,算法可以优化,只要攻击模式没跳出物理定律和协议规范,就有信心接着扛。安全这事,永远得跑在攻击者前面半步。

Powered by ©智简魔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