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负责运维的兄弟跟我吐槽,服务器资源明明够用,可网站时不时就卡成狗,查日志又看不出明显异常流量。这种阴招,十有八九是遇到HTTP慢速攻击了。这玩意儿不像DDoS那么轰轰烈烈,它玩的是“慢工出细活”,专挑协议层的软肋下手,悄无声息就能把服务器拖垮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,怎么用高防盾这类专业防护手段,把这根“软钉子”给拔了。
一、认清慢速攻击的本质:协议层面的“慢性毒药”
搞安全防护,首先得明白对手在玩什么花样。慢速攻击,也叫低速攻击、慢速CC,核心思路就一个字:拖!攻击者利用HTTP协议的设计特点,建立连接后以极慢的速度发送请求数据或接收响应数据,长时间霸占服务器连接资源不放。你想啊,服务器的并发连接数是有限的,一旦被这些“磨洋工”的连接占满,正常用户就直接被拒之门外了,服务瘫痪于无形。
二、传统防护手段为啥经常“抓瞎”?
很多兄弟觉得上了防火墙、上了普通WAF就高枕无忧了,碰到慢速攻击照样栽跟头。原因在哪?
第一,流量特征太“干净”。单个慢速连接消耗的带宽极小,可能只有每秒几百字节,在流量图上波澜不惊,传统基于流量阈值的DDoS防护根本不会触发告警。
第二,协议行为“伪装”得好。攻击者发送的都是符合RFC标准的HTTP请求片段,只是速度奇慢无比。普通WAF主要检查请求内容是否恶意,对这种“合规但缓慢”的行为缺乏有效判断依据。
第三,连接状态难以精准识别。服务器看到的只是大量长时间处于“ESTABLISHED”状态的TCP连接,很难区分哪些是正常的长连接(比如WebSocket、文件上传),哪些是恶意慢速连接。
三、高防盾防慢速攻击的核心三板斧
想有效防住这种阴险的攻击,就得靠专门针对协议层弱点设计的防护方案,高防盾在这块儿是下了硬功夫的。重点看这几个关键能力:
1. 协议栈深度解析与超时策略定制
高防盾不是简单地看流量大小,而是深入到HTTP/HTTPS协议交互的骨髓里。
精准识别协议握手阶段拖沓:比如Slowloris攻击,特征是建立TCP连接后迟迟不发完整的HTTP请求头。高防盾会严格监控连接建立后到首个有效HTTP头部到达的时间。一旦超过严格定制的阈值(例如15秒),立即判定为异常,果断切断连接并释放服务器资源。
紧盯请求主体传输速度:对付Slow Post攻击(也叫R-U-Dead-Yet),关键在于识别那些声明了超大Content-Length,却以蜗牛速度一点点“挤”数据的连接。高防盾会实时计算客户端发送请求body的实际速率。如果远低于正常值(比如低于1KB/s),并且持续一段时间,直接认定为攻击连接予以阻断。
死磕响应读取缓慢:针对Slow Read攻击(客户端接收响应数据极慢),高防盾会监控服务端发送数据后,客户端ACK确认的速度。如果客户端长时间不确认接收数据,导致服务端发送窗口无法滑动,同样会触发防护机制。
2. 基于连接行为模式的智能分析
单纯看单个连接超时还不够,攻击者往往会模拟多个源IP发起慢速连接。高防盾的智能引擎会做更复杂的关联分析:
源IP行为画像:分析同一源IP在单位时间内建立的连接数、连接存活时间分布、请求速率模式。如果一个IP短时间内建立了大量连接,且这些连接都表现出“慢吞吞”的特征(存活时间长、传输速率极低),基本可以锁定为恶意源。
连接速率异常检测:建立服务器在正常业务负载下的连接速率基线模型。当检测到大量连接速率远低于基线水平(比如低于平均速率的10%),即使单个连接未触发超时,也会基于整体异常模式进行告警或干预。
资源占用关联分析:将连接状态(如半开连接数、长时间ESTABLISHED连接数)与服务器关键资源指标(CPU、内存、线程池使用率)进行关联。当发现连接资源被大量占用且资源使用率异常飙升存在强关联时,自动启动防护。
3. 资源隔离与精细化流量调度
识别出来只是第一步,关键是如何把“毒”排出去,不影响正常业务。
攻击流量清洗与隔离:被判定为慢速攻击的连接,会被高防盾的清洗节点直接拦截并断开,确保这些恶意流量压根儿就到不了源服务器。清洗中心有足够的资源池来处理这些“僵尸连接”。
精细化连接管理:在清洗节点或高防盾边缘节点,实施更严格的连接限制策略:限制单个源IP的最大并发连接数;限制单个连接的最大存活时间(Idle Timeout);限制请求头/请求体的最小传输速率。这些策略在防护节点执行,对源服务器零负担。
源服务器保护兜底:作为最后一道防线,高防盾会联动源服务器(或在其Agent支持下),动态调整服务器的内核参数,例如合理设置net.ipv4.tcpfintimeout
, net.core.somaxconn
,优化Web服务器(如Nginx的clientheadertimeout
, clientbodytimeout
)的超时配置,使其更耐受慢速连接的试探。
四、实战部署要点:别让配置成了短板
方案再好,配置不到位也白搭。部署高防盾防慢速攻击功能时,务必注意:
阈值调优是灵魂:防护阈值(连接超时、最小速率)不能拍脑袋定。一定要结合自身业务的真实情况来设置。比如,你的网站有大量文件上传功能,那么针对请求体传输速率的阈值就要适当放宽,避免误杀正常的大文件上传用户。建议先在观察模式下跑一段时间,分析业务流量模型,再逐步收紧策略。
协议兼容性要打透:确保高防盾能完整解析并处理各种版本的HTTP协议(1.0/1.1/2)、WebSocket连接,以及应对HTTPS加密流量(通常需要SSL卸载)。别因为防护反而把正常的长连接业务搞挂了。
实时监控与告警联动:防护策略生效后,盯紧高防盾控制台的慢速攻击防护事件日志和实时流量分析图表。设置清晰的关键告警指标(如慢速连接阻断数激增、异常源IP数突增),并和运维告警平台打通,确保能快速响应。
定期攻防演练验证:别等真出事了才发现防护没生效。定期使用Slowloris、Slow HTTP Test等工具模拟攻击,验证高防盾策略的实际拦截效果和源服务器的资源占用情况,及时调整优化。
五、总结:主动防御才是硬道理
HTTP慢速攻击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打法,对业务连续性的威胁极大,而且很容易被常规安全设备忽略。指望靠调整服务器参数硬扛,或者靠人工盯着日志分析,效率低效果差。对付它,就得用专门设计的高防盾方案,核心在于深度理解协议、精准识别异常行为、快速隔离攻击流量。
防护的关键点就是:盯紧协议交互时间窗、掐死异常低速传输、做精源IP行为分析、做好资源隔离调度。把这些点都落实到位,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做好策略调优和演练,才能真正让服务器资源用在刀刃上,把慢速攻击的威胁挡在门外。服务器稳定了,运维兄弟才能睡个安稳觉。该动手升级防护的,别犹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