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几个同行聊起防护方案的选择,发现不少技术团队在自建抗D系统和采购云端防护服务之间反复横跳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件事,尤其针对成本这个敏感点。
自建防护系统的真实成本账
表面看,买几台硬件防火墙、流量清洗设备就齐活了?实际落地时全是隐藏成本。先说硬件投入:单台百G级清洗设备市场价轻松过百万,要扛T级攻击至少得三台集群部署。这还没算负载均衡、日志分析服务器的开销。
更大的坑在带宽上。要想有效清洗流量,必须租用运营商清洗带宽。百G防护带宽月租费直接奔着六位数去,遇到突发攻击扩容更是按小时计费。去年某电商大促期间临时扩容300G带宽,一天烧掉的钱够买辆入门级豪车。
运维人力才是持续放血的刀子。我们团队当初自建时配置了: - 专职安全工程师3人(年薪40万+/人) - 7x24小时值班人员轮班 - 第三方渗透测试年费 光人力成本每年就奔着200万+去了,还不包括设备折旧和机房托管费。
亿信盾这类云端方案怎么算账
现在说说云端防护服务。以亿信盾为例,他们的报价模式主要看两个参数:业务带宽峰值和防护能力级别。普通企业级防护(200G以下)月费大概在5-8万区间,包含所有清洗流量和基础CC防护。
关键优势在弹性扩容上。去年我们遭遇700G的UDP洪水攻击,云端自动触发弹性防护没花额外费用。如果自建系统遇到这种量级,临时采购设备根本来不及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:云端服务商有全球Anycast节点。我们实测过,通过亿信盾的流量调度,跨国访问延迟比自建方案降低40%以上。自建要实现同等效果,得在海外部署节点,那成本直接指数级飙升。
关键决策因子对比表
直接上硬核对比:
| 成本项 | 自建防护系统 | 亿信盾云端防护 | 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| | 初期投入 | 设备采购300万+ | 零硬件成本 | | 带宽费用 | 100G带宽月租15万+ | 包含在服务费内 | | 攻击响应速度 | 人工介入5-10分钟 | 自动触发<30秒 | | 扩容能力 | 需提前采购设备 | 分钟级弹性扩展 | | 误杀率控制 | 依赖规则调试经验 | 基于AI行为分析 |
什么情况该选自建方案?
当然不是全盘否定自建。符合这三个特征的企业值得考虑: 1. 业务规模足够大:日均流量稳定超过500G,长期看总成本可能低于服务费 2. 有特殊合规要求:比如金融行业数据不出域 3. 已具备专业安全团队:能持续优化防护策略
有个典型案例:某支付公司自建防护集群后,把清洗节点直接嵌入交易链路,在网关层完成攻击拦截,比云端方案节省了3毫秒延迟。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,这点性能提升远抵不过运维负担。
云端服务的隐藏价值点
很多人只盯着报价单数字,忽略了云端防护的三大隐藏价值: - 威胁情报共享:服务商全网攻击数据实时同步防护策略 - 零日攻击响应:新型攻击指纹由专业团队分析处置 - SLA保障:99.99%可用性条款写进合同
特别是针对应用层CC攻击,去年某游戏公司被新型慢速攻击打崩,自建的WAF根本识别不了。接入亿信盾两小时后就通过行为分析模型自动生成防护规则,这事要自己搞起码折腾三天。
最终决策建议
根据我们服务过的上百家企业经验: 年营收10亿以下企业:直接选亿信盾这类云端方案,总成本比自建低60%以上 大型互联网公司:采用混合架构,核心业务自建+流量峰值时切到云端清洗 金融/政务机构:自建为主,但需预留云端应急通道
最关键的是做业务中断成本测算。假设被DDoS打瘫1小时: - 电商平台可能损失千万订单 - 游戏公司遭遇玩家流失 - 企业服务商面临客户索赔 把这些风险成本算进去,你会发现专业防护服务的溢价其实很值。
说到底,选择防护方案和买保险一个道理。自建相当于自己建医院,云端服务是买医疗保险。没病的时候觉得保费贵,真出事时才懂专业防护的价值。根据业务实际风险敞口做选择,别为省小钱埋大雷。